您的当前位置:天津房产网 > 人物专访 > 正文

顾云昌:最跌宕的经济大戏,发生在房地产

2023-10-11T17:19:40 浏览次数:1   作者:天津房产小编   来源:天津房产网

  当前最跌宕的经济大戏,发生在房地产。

  一方面,从“支持房地产一揽子政策”到“一线城市房地产限购应适时优化调整”等吹风不断;一方面,全国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依然跌跌不休。

  对待房地产,学者们就“需不需要救”争论不断、投资人对趋势犹豫不觉、老百姓对后市迷茫不已。这时候,我们更需要真正了解中国房地产的专家给出理性分析。

  为此,凤凰网《问渠人物》栏目特邀中国房地产理论研究届的泰斗,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主席、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前副会长兼秘书长顾云昌先生参与采访交流。

  顾云昌是1998年国家房改方案起草小组的主要执笔人之一,亲自参与中国商品房制度的设计,并见证中国楼市的诞生和发展。

  其历任建设部城镇住宅研究所所长、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、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等职,兼任北京大学房地产总裁黄埔同学会名誉会长、北京大学房地产总裁黄埔班教务长、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客座教授等,主持完成了“跨世纪中国住宅产业政策的研究”“完善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研究”等重要课题,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。

  「论楼市」

  地产不是夜壶,但要注意它变“态”了

  :吴晓波认为,只有救楼市才能救内需;马光远则认为救房地产是一个伪问题,它不需要救支需要松绑。您认为该不该救楼市?当下的中国房地产需要什么?

  顾云昌:“房地产变‘态’了,救无用、需纠偏、等恢复”

  吴晓波和马光远的基本观点是一样的,只是提法不同,观点也没什么错。

  中国楼市当前的情景,不仅是政策造成,更多是由于市场状态发生了变化,市场已经新进入新的周期,简单来说就是房地产变“态”了。

  变“态”的市场不是救的问题,是要让它恢复市场的自身能力。这时候需要的是“政策纠偏”。

  因为此前的政策出了偏差,比如三条红线力度过猛,现在就在调整。当前来看,“三箭齐发”的力度还不够,信贷方面的松动程度,还无法引起老百姓的积极性。这些问题都还需要调整,整体方向是政策纠偏、激发活力。

  :中国楼市接下来如何发展?

  顾云昌:“房地产不是夜壶,三方面内需庞大”

  中国房地产需求还有很大。

  中国房地产市场相当于美国50年代的市场,美国房地产市场到现在还在发展,美国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13%,日本12%,英国、法国也在11%-13%。中国房地产贡献率约在6%。当然中国的统计口径不同,英美日法把存量房出租也统计入内了,但不影响证明一个事实——房地产依然是各国的支柱产业。

  第二方面,英国法国的人均住房平方米约45%-50%,中国的人均住房面积远低于此,而且我们用的是建筑面积,国外用的是套内面积。这方面中国住房消费仍有空间。

  第三方面,中国城市化还没有结束,还有很多进城人口的安居需求存在,中国城镇化率相较欧美也还有待进一步提升,所以有后劲。

  基于三个关键点,可以明确房地产不是夜壶,并非用一下子就用不着了。相反,我们要擅用和善用房地产,根据市场分化因城施策,激活房地产价值。

  :如何复苏楼市?

  顾云昌:“楼市冰火两重天,只能因城施策”

  中国楼市现在整体是“冰火两重天”,但很难具体说清中国楼市到底是怎样,因为中国楼市的特殊之处在于区域性太强——有的地方很热、有的地方卖不掉。

  所以地方政府要根据自己地区不同的供求关系,来进行政策调节,因城施策是基础。

  首先像近期上海的豪宅还得抢,这种一线核心城市,因为限价的存在,新房和二手房有巨大倒挂,要调整市场就需要充分供应,取消不合理的限购、限价、限贷,满足老百姓的需求。

  反过来,现在三四线城市很多地方房子卖不掉。这种供过于求的地方,就需要控制土地供地,加强销售。

  「论消费」

  地产已不是最好投资,修复信心别太急

  问:怎么提振老百姓的住房消费信心?

  顾云昌:“大家买涨不买跌,修复信心不能太急”

  住房消费信心不只是房地产市场本身的问题。中国楼市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买涨不买跌。

  这个阶段总体上房地产价格还在降,很多人不急于卖房,同时受到就业、经济发展、收入等因素的密切影响,所以修复老百姓买房信心还有一个过程,不能太着急。

  但政府也不能无处作为,最近公务员带头买房卖房、提倡建设保障房、给予人才补贴等都是积极政策。市场需求是客观存在的,修复预期是关键。

  :房地产还有投资价值吗?

  顾云昌:“房地产投资性客观存在,但已不是最好的投资了”

  现在房地产已经不是最好的投资,但它仍有投资性,要明确这个道理。

  房地产有两种属性,一个是消费属性,一个是投资性。

  避免不了有些人把房子当作投资品,尤其在房价上涨的时候。比如20年前在上海买一套房,到如今投资回报率是高于当时买股票的。所以客观上无法避免房地产的投资性,这和我们的投资渠道有关。

  中国的房子再过10年再涨10倍是不可能的。但从世界经验看,保值增值是可以做到的。

  比如在上海这种一线城市买房,租售比相对还是有吸引力的,转手溢价也还有空间。从这个角度,房子是有投资价值的。但投资不等于投机,要区别看待。

  并且就投资性而言,比如在普通四五线城市买房,租售比和交易溢价都相对有限,投资价值也会受影响。


上一篇:崔军:房产中介是“媒人” 下一篇:时代地产的物业好吗 物管上市创高估值神话,数字化时代的地产转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