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津顺驰地产 天津的90年代,我很怀念它…
2024-06-27T08:03:45 浏览次数:148 作者:天津房产小编 来源:天津房产网
改革春风吹满地
中国人民真争气
齐心协力跨世纪
一场大水没咋地
二十年前,1999年的春晚上,赵本山托着那个卷了边的塑料封皮笔记本,念出了这首打油诗。
此言一出,台下观众笑的花枝乱颤。处于98年特大洪水和千禧年之间的中国人,显然更需要这种富有激情的幽默方式来鼓舞生活。
而如今各种脱口秀、小鲜肉相声里那些依靠尬段和犯贱博取笑声的手段,二十年后依旧比不过改良版的《改革春风吹满地》。
△出自B站的鬼畜视频《改革春风吹满地》,成为19年最火的视频。无论什么时候天津顺驰地产,都有几百人在观看。
20世纪的最后一个十年,本身就是个亢奋的年代。
不同于80年代甘霖初降后的万物初生,90年代的中国充满野性。
处于改革开放新阶段的中国人,每天都上演着无数一夜暴富的"神话",中国一天一个模样。
“大背头,BP机,舞池里的007……”
《野狼DISCO》放在哪唱都合适。
90年代的天津同样如此,在两个世纪交替的节点上,天津这座城,一样充满野心与变化。
城市
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,是中国举办的第一次综合性的国际体育大赛。
那一年,天津歌手刘欢的《亚洲雄风》响遍全国,吉祥物熊猫盼盼的形象遍布大街小巷。
熊猫盼盼
因为亚运会的缘故,北京这一年仅一座机场的吞吐量就达到了1683万人次。
而这时,素有“新中国民航摇篮”之称的天津机场,年客运量仅有80至90万。比仅仅173公里外的北京差了20倍。
因为在此之前很多人人认为,天津到北京很近,不需要开航,不需要修机场不需要增加航班,开车到北京坐飞机就行,花几十个亿修跑道纯粹败家行为。
1953年投入使用的航站楼
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,京津地区对外经贸往来更加频繁。
随便怎么讨论表决投票,最终还是市场引导天津做出了正确选择。
毕竟用手投票是虚的,用脚投票才是真的。
1990年8月,天津机场第四次扩建完成,开通了俄罗斯货运航线。
1990年投用的航站楼及纪念章
更多的飞机掠过津门上空,天津机场扭亏为盈,天津人尝到了发展的甜头。
此后,天津交通建设全面提速,王顶堤立交桥、北站立交桥、金狮立交桥、北仓立交桥拔地而起,京津塘高速顺利通车,规划了40年的道路干道系统“三环十四射”,90年代初期已承担中心城区交通量的80%。
△1989年6月21日,天津市政三公司承建“三环十四射”道路完善工程——西青道中环立交桥。
川流不息的车辆在穿梭于天津的“血管”中,商品经济的浪潮在天津这颗心脏里涌动。
与此同期,天津危房改造工程开始加速。从这时起,天津人的房屋获取方式,从分房、换房开始向买房转变。
△1984年,天津日报上关于“换房”报道。
1992年10月,为适应市场需要,天津市房地产交易市场成立天津顺驰地产,天津掀起了一股房地产热。房地产开发公司由1991年底的73家跃升到300多家。各种房地产交易、投资、批租、转让、出让、抵押、综合开发前所未有的活跃。
而房子,也成为了伴随天津人至今30年的话题。
那一年,王健林在大连成立了万达房地产集团公司。而翻开当时的天津报纸,万科、碧桂园的商品房广告也一样铺天盖地,买房的挑红了眼,卖房的杀红了眼。
△1992年,碧桂园首次在天津日报刊登广告,宣传外地楼盘
但此时此刻,火爆的房地产市场中没人会想到,未来统治天津地产的人,此刻在看守所哭红了眼。
因为两个月之前,这个人接到了五年徒刑的判决书。
当然,王健林更不会想到,20多年后,他会和这个山西人完成一笔价值632亿的生意。
企业
2019年10月10日,国庆假期刚刚结束,河东区顺驰桥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维修工作。
自2013年8月28日建成通车以来,这座以一家房地产公司命名的立交桥成为了河东区的标志性建筑。顺驰在90年代也成为了天津最出名的品牌之一。
顺驰桥
顺驰的创始人,就是山西人孙宏斌。
1994年的春天,刚刚刑满的孙宏斌揣着柳传志给的50万进军天津房地产业。在这个春天,他的顺驰房地产销售代理公司在天津成立了。
初到天津,孙宏斌马不停蹄地研究市场、研究政策、研究客户。进入房地产开发行业后不到一年,顺驰就在天津推出了香榭丽小区项目。高端房产加上精装修,房屋一经推出就受到了购房者们的青睐。
把“我们要做全国第一”作为中长期战略的孙宏斌,最不能容忍的事就是“账上趴闲钱”。
资金的高利用率使顺驰在最疯狂的时候,一年内在天津同时开发28个项目,但冲锋在前的孙宏斌却忘了穿防弹衣,由于杠杆过高和政策调控,顺驰最终被路劲收购。
太阳城,天津赫赫有名的楼盘
但这也间接促成了融创在顺驰的废墟上浴火重生,一举成为房地产行业高端品牌的领跑者,而天津至今仍为孙宏斌的大本营。
回到1992年,孙宏斌,绝不会想到20年后他会是什么样。毕竟他在联想意气风发时,亚运会吉祥物熊猫盼盼还不是防盗门商标。
1992年,辽宁盼盼成立
2年的事都说不准,何况20年呢?
想不到的不光“孙师傅”,还有“康师傅”。
1991年,从台湾来到大陆三年的魏应行,生产的“清香油”一瓶高达十几元,几十瓶香油就是一平米房子。
由于高估市场消费能力,这时他已经赔掉了将近1亿元新台币。
正要打道回府时,天津经济开发区招标,魏应行孤注一掷,把所有家当全部赌上,开始投产迎合大陆市场的“康师傅”红烧牛肉面。
1991 年的电视广告费用便宜到令人发指,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播条广告仅需 500 块钱,几乎等于白捡。
这个广告,你一定看过
但除了魏应行这种人,没多少知道要去捡的。
于是,在排山倒海的电视广告攻势下,我们记住了那句“康师傅牛肉面,香喷喷,好吃看的见 ”,也记住了能和小浣熊水浒卡分庭抗礼的小虎队球星卡。
营销做到极致的康师傅火到今天不是偶然,以至于整个90年代,只要提起“一只机”(摩托罗拉传呼机)和“一碗面”(康师傅方便面),几乎就能代表天津开发区的形象。
同样是90年代的天津,艾玛电动车、天士力…大批民企在自由的空气中,一个接一个地大干快上,一跃龙门。
但也有人屡战屡败,屡败屡战。
人
《综艺大观》
1995年,天津笑星冯巩火了段相声,叫《最差先生》。
而那一年,真正的“最差先生”其实是郭德纲,在两次进京失败的背景下,此时他已经打好铺盖卷,破釜沉舟般的准备最后一次进京。
北朝鲜政府官员——郭德纲
而10年后,凭借对一系列传统相声的深度加工创作,以及符合大众口味的表演方式,郭德纲一炮而红,打开电视,铺天盖地的全是他。
他和一般相声演员不同的地方,除了脑袋上顶个桃心以外,还有频出的金句和辛辣的讽刺。
但是那时还没人知道,这个在电视里抛头露脸的人,10年间经历了什么。
那10年,郭德纲有过吃不起饭的日子,用大葱蘸着白面糊糊和大酱果腹;也尝试过从南二环徒步走回大兴,不是为减肥,是因为没车费;在安徽卫视打短工时,被人踩在肚皮上……
那时的郭德纲真就是个“孙子”。
“真的,没有那段时间的经历和沉淀,就没有我郭德纲的今天。”
在一次采访中,郭德纲说道。
许多年后,当郭德纲成为天津家喻户晓的人物时,所有人都记住了“2005年,火了的这个人”,可不经历90年代的锤炼与淬火,又何来破茧成蝶的蜕变。
跑去北漂的天津人不止郭德纲,还有张国立。
生于1955年的张国立,比郭德纲大18岁,生日仅差一天。
张国立的从艺起点是文工团报幕员,后来唱过样板戏,做过铁路工人,跑过龙套,拍过电影。
但为了邓婕,张国立1992年做起了“北漂”。
刚到北京,张国立每天背着个绿挎包,骑辆破自行车,四处找角色。每到一家影视单位,他都会停下来问:
“你们需要演员吗?群众演员也行,我可是演过戏的。”
但那时候大伙都喜欢唐国强那样的奶油小生,张国立的脸实在不受欢迎。
“当时我就想,干什么都行,有一口叼一口吧!”
演员这条路走不通,张国立安心做起了幕后。
郭德纲进京那一年,张国立接到了一部戏《宰相刘罗锅》。
此后,张国立名声大噪。
也许当年熬出来的张国立,路过大栅栏时,也曾瞥到过一个小黑胖子,在路边茶馆门口招揽生意。
但他绝不会想到,许多年之后,自己会和这小黑胖子坐在一起,主持一档火爆全国的综艺节目。
郭德纲、张国立《相声有新人》
而且俩人还是天津老乡……
不得不说,90年代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年代。
无论是天津这座城市的剧变,还是某家天津企业的奋起,亦或是某个天津人向命运发起的冲击,都曾在那个风云鼓动的世纪之交留下过伏笔。
翻阅往事,更多故事的开头,还是要从那个年代讲起…
源:
天津人()